返學喊唔停 如何減低幼兒對家長的依賴?

撰文:新領域潛能發展中心
註冊教育心理學家 彭智華

開學季節,總會在學校門口聽到淒厲的哭聲,小朋友不願離開父母獨自上學,總令父母感到頭痛。初生嬰兒因為缺乏自我保護、求生和覓食的能力,所以日常生活必須依賴父母。這情況不只是在人類出現,其他哺乳類動物的嬰兒,如狗、獅子、海豚等,也必須依賴父母生存。

隨著他們日漸長大,有些孩子能夠比較自立地生活,漸漸脫離對父母的依賴,然而有些幼兒的自立速度較慢。例如,有一些三、四歲的幼兒縱使父母仍在家裡,也不容許他們離開自己視線範圍內;有一些則不能獨自上遊戲小組或課外活動,否則會大叫大哭,更甚有些情況是即使媽媽在門外,孩子也不肯獨自上廁所。

為何幼兒會依賴父母?

為何幼兒會出現依賴的情況呢?當中可能是幼兒的身體活動能力較弱,不足以照顧自己;也有可能是出於心理上的因素,他們感到害怕或已經習慣依賴父母。其實家長可循序漸進地訓練他們獨立活動的能力、心態及習慣性,便可減少他們過度依賴自己。

循序漸進令幼兒能獨自脫去衣服

家長可從日常的衣食住行開始,培養幼兒能獨立生活,如在更衣時,可以由家長完全協助,改為幼兒需自行脫下褲子的部分,之後再按幼兒的進度,循序漸進地脫至膝頭,以至腳面,最後的目標令幼兒能獨自脫去衣服。

增加使用食具的力度

孩子吃飯時,最初是被動地由父母全程餵食,之後父母可捉住幼兒的手來進食,讓他們需要移動手臂,然後循序漸進地把捉住的部分變為手腕、前臂及手肘,令幼兒需漸漸增加使用食具的力度。

增加父母離開子女的時間及步行時間

子女在家中有父母陪伴時,可以嘗試父或母其中一方短暫離開幼兒視線,待幼兒適應後就可雙方一同離開,讓幼兒由其他人照顧。同時,家長也可因應幼兒的進度而增加離開的時間。

外出時,家長可以漸漸地減少抱幼兒的時間,要他們嘗試自己步行回家。由一直抱到回家,循序漸進地改為抱到在家門口落地、在電梯前落地、在地下大堂落地,回到屋苑後落地,逐漸增加幼兒步行的時間。

幼兒的慣性依賴是由家長導致

事實上,有些幼兒的慣性依賴是由家長導致的,家長對幼兒的照顧過分無微不至、過分遷就或是成長過程中給予過多協助等。有家長覺得幼兒的能力弱,甚麼都做不好,為免把事情搞砸便替幼兒完成大部分的事,甚至有家長因子女關愛依賴自己而感到成功。如情況持續的話,對幼兒日後會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

幼兒總有一天會脫離父母而自立,需要自己照顧自己,所以家長要適當地放手,才可讓幼兒成長。坊間有不少有關幼兒成長及講解在每個年齡階段適當行為客觀準則的書籍,可供家長參考。


返回

分類
家長園地

疫情長時間戴口罩
如何讓孩子學會「睇人眉頭眼額」?

家長錦囊

system

撰文:香港言語及吞嚥治療中心
高級言語治療師 蕭以嵐

在日常與他人社交互動中,我們除了觀察他人的行為外,也會對他人的行為作「解釋」及「預測」。心智理論 (Theory of mind) 是推論或代入他人心智狀態的能力,例如代入他人的想法、信念、慾望和意圖等,運用此能力去解釋他人的想法、知覺及預測他們的行為。心智理論可細分成「情緒辨識」、「信念」和「假裝性遊戲」。

兒童心智理論的發展時期,大約是從 3 到 7 歲。但 3 歲之前,孩子要先掌握以下技巧才能有效地發展心智理論能力:

1. 留意身邊人們的行為及加以模仿
2. 辨認他人的情緒並運用詞語表達(例如:開心、傷心、嬲、驚)
3. 能參與假裝性遊戲
4. 明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慾望及喜好
5. 明白人會作出行為來獲得想要的東西(例如:伸手拿取糖果)
6. 明白不同情緒所產生的原因及後果(例如:如果我打哥哥,媽媽就會嬲,然後會鬧我。)

提升心智理論的方法有:

1. 向孩子交談時多用與心理有關的詞彙
運用與心理有關的詞彙與孩子溝通,可令孩子更具體地了解自己及別人的心理狀況。心理有關的詞彙例子有「想」、「假裝」、「知道」、「相信」、「覺得」及與情緒有關的詞語。平時多留意孩子想表達的意思,再給予回應。例如:「啊!你想要蛋糕」、「不要怕!你以為我走了,其實我還在」、「媽咪好嬲因為你打哥哥」。家長亦可多向孩子解釋他人的心理狀況,例如:「美美收到份生日禮物笑得很燦爛,佢應該覺得好興奮。」

2. 與孩子參與角色扮演遊戲
角色扮演遊戲鼓勵孩子代入不同的處境及人物的角度思考,藉此推論出相關的行為。開始扮演時,孩子可先扮作日常生活常見的人物,例如:媽媽、醫生、老師和司機。家長要留意,在遊戲中無論說話和行為都要代入所扮的角色。此活動能幫助孩子從不同社交情境中體驗各種情緒、想法及互動情況,亦在當中學習觀察、模仿、預知、檢討及調整自己的想法及行為。

希望家長能在日常生活善用機會,與孩子多分享、多溝通,讓他們學會「睇人眉頭眼額」,成為一個「讀心神探」!

資料來源:
Hollin,P., Baron-Cohen, S.,& Hadwin,J.(1999). Teaching children with autism tomind-read. West Sussex, England: Wiely Press

Lowry,L.(2015).” Tuning in” to others: How young children develop theory of mind. TheHanen Centre.

香港痙攣協會 (2005). 聯情繫意: 發展自閉症幼兒的社交能力. 香港痙攣協會.

分類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要愛孩子, 先要愛自己,
3招教你保持最佳心理狀態

家長錦囊

system

撰文:家庭動力兒童遊戲治療師
   婚姻及家庭治療師李慧芝

 

在現今的社會,父母要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確實不容易。筆者曾經接觸過很多家長,發現大部分父母所面對的困難,並非不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要,也並非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如何影響孩子,而是難以在孩子出現狀況時,仍能保持對孩子的信任和樂觀的態度。很多時候,父母擔心孩子的問題會持續和惡化,因而變得愈加焦急,並重複以無效的方法處理孩子的問題。

 

那麼,父母該如何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況,面對管教子女的壓力和挑戰呢?以下幾點可供父母參考:

 

1. 對自己的壓力指數更敏感
父母也是人,所以都會有情緒低落或身心疲憊的時候。父母對自己精神狀態敏感的目的,在於提醒自己,要先好好照顧自己的需要。因為當父母在高度壓力的狀態下,難以有效地敏感和回應孩子的需要。反之,不適當的回應有可能會傷害孩子及破壞親子關係。

 

2. 善用資源,紓緩壓力
當父母感到有壓力時,應該盡量發掘和善用自己內在和外在的資源,調節自己的負面情緒。例如找家人或朋友傾訴、做一些能令自己放鬆的事情、找一些正向的思想和信念鼓勵自己等。目的在於令自己得到適當的休息,暫時紓緩壓力。

3. 轉念,反思
假如父母的壓力持續及增加,便需要尋求專業的協助。有時候,這些壓力不止來自外在環境的影響。父母的自我價值、世界觀及對事物的看法,都會影響我們如何做父母。例如有些父母會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好,未有盡到做父母的責任,結果不斷催促子女學習或參加活動,甚至當孩子出現壓力和負面情緒時,這些父母也無法有彈性地回應子女的需要。假如父母能意識及照顧到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便能避免自己的負面情緒影響至下一代。

 

因此,父母愛孩子,也得要先愛自己。只有父母健康快樂,孩子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畫畫窺探孩子內心世界

家長錦囊

system

撰文:心啟晴專業輔導學院
   心理治療師 李偉堂

 

繪畫可以給予我們抒發感受的空間,作者利用畫筆創作,以另一種語言和自己對話,從中安撫個人情緒或獲得領悟,解開個人的心結。

 

常為小事而哭

 

回想過去的兒童輔導中,有父母來求助,他們不明白為何兒子小明常為一些小事而哭,例如遲了看電視、遲了吃晚飯、爸爸晚了回家等,他們和小明提及情況,但就是不明所以,對他們造成困擾。於是筆者建議為小明進行一次畫畫評估,了解小明心目中的成長環境,或可了解小明愛哭的緣故。

 

畫畫洞悉愛哭因由

 

小明畫了一幅「家庭的故事」,他一邊繪畫,一邊道出心中感受,父母整天忙著工作,令他很多時候獨自在家中玩耍。當父母回家後,小明很想和他們玩,但爸爸很快顯得不耐煩。在小明心中,爸爸好像經常發怒;每當媽媽看到這種情況,便會和爸爸吵起來。在小明眼中,媽媽和爸爸吵起來時,媽媽總是一臉難過。在小明心中,他知道父母都是疼愛自己,但當他看到爸爸發怒及媽媽傷心是因他而起時,他便感到難過。 

從畫畫窺探內心世界

 

後來,筆者再次會晤小明的父母,他們從沒想過,在小明面前的爭吵,原來深深的刻在兒子心中。另外,爸爸亦發現工作後的疲倦狀態影響親子互動的質素。為此,筆者教爸爸一些放鬆的方法,並建議在家中設立一個「冷靜區」,給大家一個空間舒緩個人情緒,而父母亦承諾避免在小明面前爭吵。

 

一個月後,小明沒有再為一些小事而哭,親子關係比從前融洽。繪畫可以反映兒童內心的世界觀。在創作過程中,兒童有意無意投射內心的一面,讓我們可以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更有效地協助他們健康成長。

《灼見名家》教育系列短片分享 ── 東華三院專訪

為加強大眾對東華三院屬校的認識,教育科及企業傳訊科與媒體 《灼見名家》合作,拍攝了一連五集有關東華三院教育的短片。每集短片邀請到本院不同的持份者從多角度探索本院的教育理念、「全人發展」的方針、實踐及成效。

第一集︰東華三院全方位支援學校 助師生加強認識國情
東華三院譚鎮國主席及蘇祐安行政總監

第二集︰東華三院教育科支援學校發展 推動全人教育 拓闊學習機遇 品學兼重培育優才
東華三院教育科主管吳奇壎先生

第三集︰東華學校重視品格陶融 提供多元體驗 適性揚才
東華三院黃笏南中學李靖邦校長 東華三院王余家潔紀念小學劉秀萍校長

第四集︰東華學校課程發展與時俱進 凝聚共力 家校協作 培育英才
東華三院馮黃鳳亭中學譚耀華校長 東華三院馬陳景霞幼稚園黃倩雲校長

第五集︰東華校友感念栽培 承傳服務精神 回饋社會

原載於《灼見名家》網站及 YouTube 頻道,本校獲授權轉載。

分類
未分類 未分類 未分類 未分類 未分類

20-21新生體驗活動 – Easter Egg Hunt!Hunt!Hunt!

20-21新生體驗活動 – Easter Egg Hunt! Hunt! Hunt!
日期:2021年3月20日(星期六)
活動形式:Zoom視像形式
對象:2-3歲幼兒
內容:透過Bingo英語遊戲 認識復活節有關的事和物
名額:先到先得
**活動全程以英語進行**
Google Form報名連結如下: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OuKiOVp5Zjbeu4m0vhjWuJSUzSDX5tunPT6I7G0xlq4/edit

新年假期安排

各位親愛的家長:

       查農曆新年假期為2月11日(年三十)至2月15日(年初四),學校將會暫停開放。家長如有任何查詢可於2月16日(年初五)致電23274738或於辦公時間到校辦理。

辦公時間:(星期一至五)上午9 時至下午4時(公眾假期除外)
                (星期六)上午9時至12時

        祝各位 新年快樂 身體健康!

20-21新生體驗活動 – 開開心心過新年

20-21新生體驗活動 – 開開心心過新年 日期:2021年2月6日(星期六) 活動形式:Zoom視像形式 對象:2-3歲幼兒 內容:認識新年的祝福語 名額:先到先得
聖誕將至,希望幼兒能透過具趣味性的新年活動,感受節日的氣氛!
**活動全程以粵語進行**
Google Form報名連結如下: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OuKiOVp5Zjbeu4m0vhjWuJSUzSDX5tunPT6I7G0xlq4/edit

聖誕聯歡會及親子聖誕護脊攤位遊戲

 原定2020年12月21日及22日舉行聖誕聯歡會及親子聖誕護脊攤位遊戲,現因疫情關係取消,為使幼兒仍能擁有開心快樂的聖誕節回憶,學校特安排12月17日舉行聖誕大抽獎的活動。 並以ZOOM網上視像形式進行現場大抽獎,以讓幼兒感受節日氣氛。

 

分類
未分類

聖誕假期安排

各位親愛的家長:

本校聖誕假期為2020年12月23日至2021年1月2日,家長如有任何查詢可致電: 23274738或於辦公時間到校辦理。

辦公時間:(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至下午3時30分 (公眾假期除外)

                     (星期六)上午9時至12時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